志愿军:雄兵出击
备注:HD
分类:战争片
地区:大陆年份:2023 主演:唐国强 王砚辉 刘劲 辛柏青 张颂文 黄晓明 章子怡 朱亚文 张子枫 魏大勋 肖央 王骁 陈飞宇 魏晨 尹昉 张宥浩 海清 王传君 郎月婷 杜淳 贾冰 林永健 王伍
导演:陈凯歌
语言:国语
更新:2025-05-05 16:45
简介:《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主旋律电..《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主旋律电影,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唐国强、王砚辉、刘劲、辛柏青、张颂文等实力派演员加盟。影片于2023年9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片长141分钟,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如何在国际局势动荡、国内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参战,派出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历史事件。 一、剧情详述 1. 历史背景与政治决策 影片开篇将观众带入1950年的国际局势中。朝鲜半岛南北内战爆发后,美国迅速介入,并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进程。面对这一危机,中共中央高层展开激烈讨论,毛主席(唐国强饰)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王砚辉饰)担任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这部分内容着重刻画了国家领导层在极端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出艰难抉择的过程。周恩来(刘劲饰)前往莫斯科请求苏联援助,但斯大林态度暧昧,使得中国不得不孤注一掷,独自承担战争风险。 2. 战场描写与人物塑造 影片第二部分转入前线战场,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装备劣势下英勇作战的情景。尤其是松骨峰战役、长津湖战斗等关键场景,通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与牺牲精神。 影片中穿插了多个小人物的故事线,如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作为主线人物之一,串联起不同层级的视角,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再到外交官伍修权(张颂文饰),展现出这场战争的多维面貌。 3. 情感渲染与文化价值 影片不仅强调战争的残酷性,也注重情感层面的渲染。毛岸英(魏大勋饰)的角色尤其受到关注,他在片中表现出沉稳、睿智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形象,赢得了许多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影片还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兄弟情谊、对祖国的忠诚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观众评价分析(基于数据) 1. 评分概况 评分:6.9分 参与人数:超过16万人 五星比例:15.6% 四星比例:32.7% 三星比例:37.7% 整体来看,影片评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说明观众意见较为分化,但也反映出它在大众层面有一定的接受度。 2. 正面评价关键词 题材重大、意义深远:“看完电影走出来,孩子说‘中国人打赢了’,妈妈回应‘祖国真厉害’”——这种代际间的价值传递是许多家长认为影片值得一看的原因。 演员表现出色:特别是魏大勋饰演的毛岸英、辛柏青、张颂文等人被多次提及,演技获得认可。 战争场面宏大:不少观众认为战争戏份拍得很有气势,节奏紧凑,视觉效果不输商业大片。 历史还原度较高:相较于以往某些主旋律作品,该片在史实细节上更贴近真实,增强了可信度。 3. 负面评价关键词 节奏混乱、剪辑突兀:有观众反映剧情推进跳跃,缺乏连贯性,尤其是前半段政治戏与后半段战争戏之间切换生硬。 人物塑造不够立体:虽然群像众多,但部分角色缺乏深度,容易让观众产生“脸盲”感。 陈凯歌风格缺失:一些影迷表示,这部作品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陈凯歌式”电影,缺乏其标志性的诗意表达与哲学思考。 女性角色缺失问题:有评论指出影片几乎看不到女性角色的存在,甚至有“消失的女战士”之说,引发性别代表性方面的批评。 三、专业影评观点精选 1. 肯定之声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作品。它试图从国家战略高度到个体生命体验两个维度来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这种野心值得肯定。 魏大勋演出了毛岸英的气韵,形神兼备,成为全片最动人的亮点之一。 战争场面处理成熟,既有宏观的战略调度,也有微观的个人命运交织,体现了国产战争片的技术进步。 2. 批评之声 节奏拖沓、结构松散,导致观影体验不佳,尤其是前半段的政治会议戏过于冗长。 缺乏情感冲击力,虽然有大量战争场面,但未能真正打动人心,显得“好看却不感人”。 导演风格模糊,看不出明显的作者印记,更像是一个任务型项目,而非艺术创作。 四、与其他同类作品对比 影片名称 导演 评分 主要特色 志愿军:雄兵出击 陈凯歌 6.9 史诗级叙事、群像丰富 长津湖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7.4 战争场面震撼、票房极高 狙击手 张艺谋 7.7 小成本精制作、聚焦个体英雄 八佰 管虎 7.5 视觉奇观突出、民族情绪强烈 集结号 冯小刚 8.2 战争反思深刻、人性刻画到位 可以看出,《志愿军:雄兵出击》在主旋律战争片中处于中上游水平,虽然不及《集结号》或《八佰》那样深入人心,但在题材厚重性和演员阵容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五、与客观评价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电影作品,它尝试以多维度视角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的复杂性与伟大意义。影片在战争场面、演员表演、历史还原等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在当下主旋律电影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然而,影片也存在节奏不稳、人物塑造扁平、导演风格模糊等问题,限制了其成为经典之作的可能性。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片;而对于影迷来说,则可能略显平淡,缺乏情感共鸣与艺术冲击力。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合格且有一定水准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适合作为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的入门级影视资料,同时也为后续的系列续集(如《志愿军:存亡之战》)奠定了基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