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HD中字
分类:剧情片 地区:阿根廷,年份:2024主演:洛伦佐·法罗 Camila Hirane Laura Nevole Pehuen Pedre Kiara Supini 奥古斯丁·托斯卡诺
导演:费德里科·路易斯·塔切拉
语言:西班牙语
更新:2025-05-01 18:51
简介:《山上的西蒙》(Simón de la montaa,20..《山上的西蒙》(Simón de la montaa,2024)是一部由阿根廷、智利与乌拉圭联合制作的剧情片,由费德里科·路易斯·塔切拉(Federico Luis Tachella)执导并编剧。影片在2024年5月15日于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首映,并于同年10月31日在阿根廷正式上映。本片以一位假装残疾青年西蒙的视角展开,探讨了身份认同、归属感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 一、剧情概述 西蒙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头部不自然地晃动,声称自己有自理障碍,无法独立生活。他寄居在母亲男友家中,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山上遇到了一群身心障碍青少年组成的团体,迅速与他们打成一片,尤其是与名叫潘文的少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融入这个群体,西蒙戴上助听器,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甚至主动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体状况,进入这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这里,他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自由。然而,随着他与这群孩子的互动加深,中心逐渐发现他的档案中缺乏任何残障证明文件——原来,西蒙并非真正的残障人士。 这一真相揭开了一个关于伪装、渴望被接纳以及青春期迷茫的复杂故事。影片通过西蒙的行为探索了个体如何在主流社会之外寻找自我价值,同时也对社会如何看待“正常”与“异常”提出了质疑。 二、艺术风格与技术表现 1. 摄影与视觉语言 影片采用了大量手持镜头与自然光拍摄,营造出一种纪录片式的质感。这种拍摄手法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这群特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画面构图简洁而富有力量,尤其是在表现山区环境时,利用广阔的空间感与人物微小身影形成对比,强化了孤独与疏离的主题。 2. 声音设计 导演在声音处理上也颇具匠心。西蒙佩戴助听器后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失真,这种主观音效让观众能从他的视角体验世界。此外,背景音乐使用克制,往往只在关键时刻出现,增强了情绪张力。 3. 演员表现 影片中多数角色由真实的残障人士出演,赋予了表演极高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主演洛伦佐·法罗(Lorenzo Faro)饰演的西蒙,将角色内心的矛盾、渴望与挣扎演绎得细腻而深刻。他那不断摇头的动作成为贯穿全片的身体符号,象征着其精神世界的不安定。 三、主题分析 1. 身份伪装与归属感 西蒙假装残疾的核心动机是渴望被接受。他在健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而在残障群体中却找到了情感连接。这种身份伪装既是对社会规范的挑战,也是对个体心理需求的回应。影片并未简单批判或美化这种行为,而是将其呈现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投射。 2. 对“正常”的反思 影片通过西蒙的行为,质疑了社会对“正常人”的定义标准。在一个强调效率与功能的社会中,残障者常常被视为需要帮助的对象,但他们在彼此之间却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理解的小世界。相比之下,西蒙所处的“正常”社会反而显得冷漠、压抑。 3. 青春期的迷失与成长 作为一部青春题材作品,《山上的西蒙》没有落入传统成长片的俗套。它更像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探索之旅。西蒙的成长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反复与困惑。最终他是否真正改变?影片留白处理,引发观众深思。 四、网友评论与评价分析() 截至当前时间(2025年5月),该片在获得5.6分,共有204人参与评分,其中: 五星仅占0.6%,说明影片未能获得广泛认可; 四星占比14%,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具有实验性与独特表达; 三星占比最高(55.6%),大多数观众持中立态度,认为影片有一定艺术价值但存在明显缺陷; 两星以下合计约30%,批评主要集中在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主题模糊等问题。 热门短评摘录: seamouse(法国): “那么扎实的拍摄技术,那么独特的人群选择,却弄出那么乏味的故事……没找到明确的象征物。” btr(上海): “SIFF 今年戛纳的影评人周单元。真残障人士出演,因而表演异常真实有力……故事则古怪有余,深度不足。” 陀螺凡达可(法国): “整部片都被禁锢在这个人物之中,看不到与外部更多的连接……拍法过于死板,也很难真正走进人物内心。” 都一样(上海): “这是艺术电影吗?它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浪费了一次好好的观影机会。” 这些评论反映出影片在艺术表达上的争议性。一方面,它具备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与独特的选题;另一方面,其叙事结构与节奏控制未能满足大众审美期待,导致口碑两极分化。 五、获奖与国际认可 尽管票房与普通观众反响一般,但《山上的西蒙》在国际影展上获得了较高关注: 入围第77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首作奖)” 获得第77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提名第7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大奖” 这些荣誉表明,影片在艺术层面得到了专业评委的认可,尤其在新人导演的创作潜力方面获得肯定。 六、综合评价 《山上的西蒙》是一部极具实验性质的电影,它试图用非传统的叙事方式去探讨身份、归属与成长等深刻议题。虽然在大众市场中反响平平,但它无疑为当代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路径。影片的技术完成度高,演员表现出色,尤其在残障群体的真实呈现上具有突破意义。 然而,影片在叙事逻辑与情感引导上仍显薄弱,部分观众可能难以接受其慢节奏与开放式结局。对于喜欢艺术电影、愿意深入思考的观众而言,这部作品值得一看;但对于偏好情节紧凑、主题清晰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失望。 七、结语 《山上的西蒙》是一次勇敢的艺术尝试。它用冷静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特殊青年的成长轨迹,也在无意中揭示了现代社会对“异类”的包容边界。尽管它未必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但在文化表达与人性探索方面,它无疑留下了值得讨论的空间。正如影片结尾那个意味深长的场景——西蒙在女卫生间替朋友望风,仿佛真的成为了他们的一员——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谁才是“正常”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