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17
备注:已完结
分类:动漫
地区:日本年份:2001 主演:矢岛晶子 折笠富美子 井上喜久子 高野直子 钉宫理惠 佐藤政道 大川透 堀江由衣 大塚芳忠 小山力也 柚木凉香 本田贵子
导演:高桥直人
语言:日语
更新:2025-05-08 11:24
简介:《编号17》(Mickey 17,2025)是奉俊昊继《寄..《编号17》(Mickey 17,2025)是奉俊昊继《寄生虫》之后执导的又一部备受期待的作品。影片改编自爱德华·阿什顿(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说《米奇7号》,由罗伯特·帕丁森主演,娜奥米·阿基、史蒂文·元、托妮·科莱特、马克·鲁法洛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该片在2025年3月7日中美同步上映,并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引发广泛关注。 一、剧情概述 核心设定:反复“死亡”与重生的“消耗体”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未来世界中,“消耗体”这一职业的存在——他们可以被克隆并多次复活,承担高危任务。主角米奇·巴恩斯(罗伯特·帕丁森饰)正是这样一名“消耗体”,他不断死去又重生,在星际殖民地从事着危险的工作。然而当他第17次完成任务归来后,却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米奇18号”取代,由此展开一场关于身份认同、自我存在和阶级制度的黑色幽默式冒险。 科幻元素与社会隐喻交织 影片通过“意识上传+身体再生”的设定,探讨了多重人格、伦理困境以及人类对永生的渴望。同时,它也讽刺了现代社会中的“打工人”现象——个体被系统化为可替换的零件,生命变得廉价而工具化。 情节结构:混乱还是多线叙事? 部分观众认为电影节奏略显混乱,尤其是多个米奇版本的登场让情节显得复杂。但也有影评人指出,这种结构正是导演刻意为之,用以表现角色内心的分裂与不确定性。影片结尾暗示了一种“循环”与“延续”,呼应了原著中对“忒修斯之船”问题的哲学思考。 二、全网评价分析 评分:6.7分(截至2025年5月) 从数据来看,《编号17》获得了较为中庸的评价,6.7分的均值显示观众群体意见分歧较大。具体分布如下: 五星好评:8.2% 四星中评:32.0% 三星平分秋色:46.8% 两星差评:11.0% 一星极差:2.0% 总体来看,这部电影并没有像《寄生虫》那样获得广泛赞誉,但也并未完全失败,而是呈现出一种“争议性作品”的特质。 观众短评关键词分析 正面反馈: “设定有趣”、“科幻外壳包裹社会批判” “罗伯特·帕丁森演技稳定” “视觉特效不错,外星生物设计独特” “对‘身份’议题有深度探讨” 负面反馈: “节奏混乱”、“剪辑跳跃” “主题太多,表达不清” “不如预期,奉俊昊水准下滑” “好莱坞资本影响创作自由” 影评人观点汇总 《白头豕》影评:认为奉俊昊受资本审查影响,导致影片深度削弱,但仍保留其核心思想。 《女神的秋裤》深度解析:将电影与原著对比,强调其哲学内涵,尤其是对“我是谁”的追问。 《异见者》长评:将米奇18号比作“特朗普18”,赋予影片政治隐喻,解读其对权力更替的讽刺。 《Schopenhauer》评论:直言不讳地批评影片质量下降,认为奉俊昊“摆烂”。 三、影片亮点与不足 优点: 科幻设定新颖:结合“意识复制”与“身份危机”,具有强烈的未来感与现实隐喻。 演员表现出色:帕丁森一如既往地稳重内敛,其他配角如托妮·科莱特、马克·鲁法洛也都贡献了精彩表演。 视觉效果惊艳:外星环境、克隆技术、生物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水准。 社会批判意味浓厚:对“打工人”制度、消费主义、人性异化的讽刺值得深思。 缺点: 节奏拖沓/混乱:部分观众认为故事线过于庞杂,主线不够清晰。 主题堆砌:试图涵盖太多议题(阶级、伦理、政治、哲学),结果未能深入。 风格混搭失衡:喜剧、惊悚、哲理、动作等多种元素融合不当,造成观感割裂。 商业妥协痕迹明显:部分影评人质疑奉俊昊受到好莱坞资本影响,牺牲了作者性。 四、横向比较与市场反响 与同期热门科幻片对比: 影片 评分 票房表现 观众口碑 《沙丘2》 8.1 高票房 口碑佳 《银河护卫队3》 8.3 高票房 漫威粉丝喜爱 《电幻国度》 6.0 一般 视觉强但内容空洞 《复仇者联盟5》 尚未上映 预期高 粉丝期待 《编号17》 6.7 中等偏上 口碑两极分化 可以看出,《编号17》虽然没有成为爆款,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有一定影响力,尤其吸引了奉俊昊原有粉丝群体的关注。 五、与客观评价 《编号17》是一部充满野心但执行略显失控的作品。它尝试在科幻类型下进行哲学与社会层面的深度挖掘,却因节奏控制不佳、主题过多而导致部分观众难以沉浸其中。奉俊昊在这部作品中似乎正在经历从独立作者导演向好莱坞工业体系过渡的阵痛。 综合评分建议:★★★☆☆(3.5/5) 推荐人群: 喜欢哲学类科幻电影的观众 奉俊昊忠实粉丝 对身份认同、人工智能、克隆伦理感兴趣的人群 不推荐人群: 追求快节奏娱乐大片的观众 对晦涩叙事接受度低的观众 六、延伸阅读与讨论话题 “米奇17”与“米奇18”之间的身份斗争是否象征着新旧交替? 奉俊昊是否正在失去原有的锋芒? 这部电影是否反映了当代职场中“打工人”的生存困境? 外星生物的设计是否有文化符号意义? 如果你看过这部影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认为它是奉俊昊的一次失败尝试,还是一次勇敢的探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