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第一季
备注:已完结
分类:综艺
地区:大陆年份:2017 主演:杨幂 薛之谦 华晨宇 张大大 秦昊 张小厚 苏运莹 吴映洁
导演:黄洁
语言:国语
更新:2025-05-13 06:23
简介:《明日之子》第一季(2017)是一部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偶像养..《明日之子》第一季(2017)是一部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中国早期尝试以“音乐+选秀”为核心模式的综艺之一,它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与争议。以下将结合平台上的观众反馈、评分情况以及全网热度,对这档节目的剧情进行详细讲述,并对其口碑做出客观评价。 一、节目概述与剧情内容 1. 节目背景与设定 《明日之子》是腾讯视频于2017年推出的原创偶像选拔节目,不同于传统的选秀节目,《明日之子》首次提出“三条赛道”的概念: 盛世美颜:关注选手外形气质,由杨幂担任星推官; 盛世独秀:注重个性和舞台表现力,由薛之谦负责; 盛世魔音:强调唱功与音乐素养,由华晨宇执掌。 节目旨在通过多维度选拔,打造具有未来潜力的年轻偶像,推动偶像产业多元化发展。 2. 比赛流程与亮点 节目共15集,每集约90分钟,分为海选、分组对抗、公演淘汰、总决赛等多个阶段。其中: 海选阶段:各赛道导师亲自挑选选手,展现个人风格; 公演环节:选手需完成舞台表演并接受评委点评及观众投票; 淘汰机制:结合现场评审与线上人气票数决定去留; 最终决赛:诞生年度最强厂牌(即总冠军),毛不易凭借原创歌曲《消愁》《像我这样的人》等获得冠军。 3. 热门选手与经典瞬间 毛不易:从一名普通护士变身“最强厂牌”,其原创歌曲《消愁》迅速走红,成为现象级作品; 廖俊涛:与毛不易并肩进入决赛,凭借清新嗓音和创作才华赢得大批粉丝; 李昊:因外形与“非主流”风格引发争议,但也成为话题人物; 赵天宇、钟易轩、马伯骞等也在此后娱乐圈崭露头角。 此外,节目中多次出现导师与选手之间的互动、冲突甚至质疑规则的场面,例如薛之谦与节目组就投票结果产生分歧,成为热议焦点。 二、评分与观众评价分析 1. 评分概况 总评分:5.8/10 参与人数:15,810人 五星比例:9.7% 一星比例:13.7% 整体来看,观众对《明日之子 第一季》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分评价主要集中在选手表现、音乐质量与部分导师风采上,而低分则集中于节目制作粗糙、黑幕频出、剪辑混乱等问题。 2. 高分评价关键词 毛不易夺冠实至名归:“感谢这个粗糙的节目给了我耀眼的毛不易。” 薛之谦选人眼光好:“薛之谦选的人都非常可以。” 原创音乐惊艳:“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真实感强:“比选秀本身更有看头。” 3. 低分评价关键词 节目组操控比赛:“所谓明日之子,不过今天的票子和走过的套路。” 杨幂资历不足:“杨幂什么时候有资格做老师了?” 剪辑混乱、镜头分配不均:“李润祺唱得那么好,为什么不当主唱?” 黑幕事件频发:“直播事故、赫兹晋级事件让人愤怒。” 三、网络舆论与社交平台热度回顾 1. 微博与知乎讨论 微博话题明日之子阅读量超过百亿次,相关热搜不断。 知乎热帖如“如何评价《明日之子》第一季?”下涌现大量专业分析,既有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偶像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有批评者指出节目缺乏公平性。 2. 弹幕文化与饭圈反应 弹幕中常见“毛不易牛逼!”、“薛之谦别再被节目组坑了!”、“杨幂太水了!”等情绪化表达; 饭圈文化初现端倪,部分粉丝为选手拉票、刷数据,也为后期偶像工业打下基础。 四、与客观评价 1. 节目的积极意义 推动原创音乐发展:毛不易、廖俊涛等人的原创作品成为经典; 挖掘多元偶像类型:不再单一追求颜值或唱功,而是强调个性与综合能力; 开启偶像养成新纪元:为后续《创造营》《青春有你》等节目提供借鉴; 明星导师效应显著:薛之谦、华晨宇等人通过节目再次吸粉。 2. 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节目制作水平参差:摄影棚简陋、剪辑混乱影响观感; 黑幕与不公平现象频发:引发观众不满; 过度商业化操作:拉票、刷榜、剧本痕迹明显; 导师权威性受质疑:杨幂等非音乐专业人士担任评委引起争议。 五、结语 《明日之子 第一季》作为中国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先行者,在探索与试错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功捧红了一批音乐新人,尤其是毛不易的崛起令人振奋,但也暴露了国内综艺行业在制度设计、公平性与专业性方面的诸多问题。 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场夹杂着惊喜与失望的视听盛宴;而对于整个娱乐产业来说,它是偶像工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尽管评分仅为5.8,但它所引发的讨论、争议与情感共鸣,足以说明其在中国综艺史上的独特地位。
详情